1. <pre id="ffskj"><s id="ffskj"></s></pre>
            1. <pre id="ffskj"><del id="ffskj"><menu id="ffskj"></menu></del></pre>
                <td id="ffskj"><option id="ffskj"></option></td>
                <acronym id="ffskj"><label id="ffskj"></label></acronym>
                <table id="ffskj"><strike id="ffskj"></strike></table>
                黨員網絡教育

                大連:“金普元素”賦能“七攜手”黨建品牌打造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樣板間”

                文章來源:網絡教育中心 作者: 發布時間:2021-12-28

                【打印文章】 【關閉窗口】

                 

                  近年來,遼寧省大連金普新區黨工委緊緊圍繞大連市委《關于全面推廣“七攜手”城市基層黨建品牌的意見》,鼓勵各級黨組織創新方法,突出特色,開創了一系列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金普實踐”。作為全市首批試點單位,灣里街道不斷豐富黨建工作內涵,著力推動“金普元素”融入“七攜手”黨建品牌,在“共建”上做文章,在“共治”上下功夫,在“共享”上謀方法,為金普新區打造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樣板間”。 

                  堅持黨建引領,讓基層治理在共建中取得新成效 

                  構建共建思路。灣里街道堅持黨建引領,通過建立完善黨群帶動機制、社會參與機制等方法,把各方力量凝聚起來,形成了“組織共建、資源共享、品牌共創、利益共融”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街道黨工委與大連大學、大連藝術學院、大連“朋朋修腳”愛心服務聯盟等多家單位簽訂共駐共建協議,建立為民服務的區域黨建聯盟。新區恒升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和灣里街道城志社區簽訂互助共建協議,每季度為社區群眾宣講一次金融理財課程,并主動加入社區扶貧幫困結對。小區公共區域治理改造等項目,解決了社區經費少、為群眾服務力量不足等實際難題。 

                  優化共建方式。街道黨工委秉持著精準對接的工作原則,推動契約化共建不斷發展成熟,圍繞轄區的功能定位、群眾需求和發展實際,將共建方式由粗放合作轉為特色的深度合作。依托轄區各類資源,街道與轄區高校、企業、社會組織、駐區單位深入對接,整合雙邊資源,進一步推進共建,融合向縱深發展,匯集共建雙方在人才、信息、實踐平臺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和社會志愿服務全面發展,實現組織共建、隊伍共育、成果共享。 

                  創新共建機制。作為“產居”融合區域,吉安社區不斷完善企業、社區、居民聯動機制,把共建模式融入日常,推出“吉安易企”“黨建+服務秘書”等特色惠企品牌,積極幫助企業拓寬用工渠道。通過共建聯動,社區醫院提供的義診服務、企業提供的黨員沙龍和共享運動空間為黨員群眾帶來了更多生活上的便利。翰林社區也不斷創新機制,與轄區高校建立“社校共建大學生掛職實踐基地”,讓高校學生廣泛參與基層社會實踐,建立社區多層次服務體系。 

                  堅持協同聯動,讓基層治理在共治中取得新突破 

                  推動治理主體多元化。東城社區依托人口信息平臺、一站式服務、志愿服務站、網格化管理等治理場景,通過黨群聯動機制,創建全覆蓋的15個組團微信群,實施“網格+微服務”,不斷拓展治理主體和服務范圍,推動居民參與有渠道、管理有資格、訴求有回應、監督有保障。社區融合更多力量攜手共治,有效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推動治理過程互動化。翰林社區建立黨建協調聯席會工作機制,為轄區的黨員群眾和共駐共建單位搭建“說事、議事、主事”的共治平臺。在處理遠洋時代城摩宿公寓人員流動性較大等問題時,社區多次召開專題黨建協調聯席會,邀請居民代表、物業代表、灣里派出所、愛之源義工隊等群體廣泛參與,從根本上找到問題癥結點,對癥下藥。經過半年多的工作,現在的公寓租住有記錄、往來有登記、宣傳有陣地、服務有菜單,多方互動讓治理格局得到有效改善。 

                  推動治理結構扁平化。灣里街道堅持高效便捷開展為民服務,不斷優化整合各類資源,鼓勵社區積極建立和完善“一站式”綜合服務大廳,將各項事務集中到社區服務大廳辦理,減少辦理層級。同時大力推進“全崗通”工程,要求服務窗口人員不分業務、不分崗位,對居民辦理的各項事項做到“一次性告知,不跑冤枉路”。通過推行“全崗通”“網格化”管理、“社區通”等方式,推動社區治理結構扁平化,服務群眾更加高效便捷。 

                  堅持人民至上,讓基層治理在共享中取得新成果 

                  實現理論熱點共享。灣里街道依托轄區豐富的教育資源,與大連大學、大連財經學院、大連藝術學院、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遼寧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等高校深入對接,創建“紅漾灣里”講師團,深入到社區、駐區單位開展理論宣講,邀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職教師深入到社區、駐區單位,為黨員群眾送去最新的理論熱點,用群眾聽得懂的故事和語言講好黨的“大道理”,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實現便民普惠共享。多年來,城志社區黨組織堅持聚民心得民意、便民利,建立普惠制“七彩夕陽”老年人食堂、公益性“七彩家園”智障殘疾人日間照料站、“百老匯群眾健身中心”等便民平臺。不斷創新服務群眾新方式,把“紅色物業”融入服務當中,形成“黨建引領、服務一流、群眾認可”的黨建服務新品牌。利用廢棄花壇,發動黨員群眾自發建設黨建主題廣場,營造便民利民的宜居環境,讓黨組織建設成果更多惠及轄區群眾。 

                  實現區域地利共享。灣里街道充分利用同處一個區域的地利,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人力優勢,探索街校合作共享的思政教育模式,建立極具特色的思政教育基地。大連藝術學院的大思政劇目、大連財經學院的VR情景教室和灣里街道的“紅漾灣里”活動中心等特色載體,聯合構建起區域思政教育共同體,不斷擴大思政教育效果,讓區域多方共享工作成果。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苯鹌招聟^黨工委將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持續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不斷推動社會治理和資源向基層下沉,推廣好的經驗做法,推進“金普元素”賦能“七攜手”內涵,奮力譜寫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發展新篇章。 

                code(掃碼下載).png
                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遼寧行政學院、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版權所有

                地址:遼寧省沈陽市五里河街18號郵編:110004管理維護: 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遼寧行政學院、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

                遼ICP備18016542號 遼公網安備21010202000552號

                亚洲精品在线
                        1. <pre id="ffskj"><s id="ffskj"></s></pre>
                          1. <pre id="ffskj"><del id="ffskj"><menu id="ffskj"></menu></del></pre>
                              <td id="ffskj"><option id="ffskj"></option></td>
                              <acronym id="ffskj"><label id="ffskj"></label></acronym>
                              <table id="ffskj"><strike id="ffskj"></strike></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