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支持、社會參與和老年人健康的社會性別分析
——以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遼寧數據為例
霍紅梅
?。ㄖ泄策|寧省委黨校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遼寧 沈陽 110004)
[摘要]本文以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遼寧省數據為基礎,分析家庭支持、社會參與、婚姻狀況等因素對老年人健康自評的影響,以及其中存在的性別差異;并提出改善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健康狀況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家庭支持 社會參與 老年人健康 社會性別
[中圖分類號] 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按照聯合國人口老齡化標準,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人口中,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7%,或者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10%,那么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便進入了老齡化階段。我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19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8.87%,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這表明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速度在加快。不僅在中國,印度、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美國、德國,以及法國等國家也面臨著老齡化速度加快的問題。
伴隨著世界范圍的“銀發浪潮”的沖擊,老年人口相關問題受到學術界和政府的關注。2002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在西班牙召開的聯合國第二屆世界老齡大會上提出積極老齡化(Active Ageing)的定義,并指出,“健康、參與、保障”是積極老齡化的三大支柱。老年人健康問題是老齡化背景下尤為重要的議題。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遼寧省65歲及以上人口已達451萬人,占常住總人口的10.3%,若不考慮省際青壯年遷移人口的影響,僅從自身人口年齡構成而言,遼寧老齡化程度已居全國首位。因此,對與遼寧老年人口健康有關問題的研究有其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文獻綜述
隨著生育率和死亡率的降低、人口壽命的提高,世界范圍內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凸現,與老年人有關的社會經濟問題成為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研究領域,其中,老年人健康與福利問題備受關注,如涉及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生活自理狀況,以及健康自評等問題的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比較多(Zimmer,Chayovan,Lin和Natividad,2004;Zimmer,Liu,Hermalin,和Chuang,1998;穆光宗,2002,等)。
研究表明,健康自評的結果受個人特征(如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等)和社會參與程度、家庭支持,以及婚姻狀況等因素的影響(Johnson和Wolinsky,1994;Li等人,1998;Wolinsky和Johnson,1992)。
本文將基于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遼寧省數據,分析遼寧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和影響老年人健康的相關因素(如:婚姻狀態、社會參與程度和家庭支持等)以及其中存在的性別差異,并依此為進一步改善我省老年人健康狀況提出對策思路。本研究采用樣本來自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遼寧數據(老年問卷),共包括65歲及以上老年樣本323人,其中老年女性161人,老年男性162人。
二、家庭支持、社會參與及老年人的健康現狀——基于社會性別視角的分析
?。ㄒ唬├夏耆私】禒顩r
調查問卷中設置了“健康狀況自評”的選項,因為健康狀況自評,被學者看作是主觀健康認知、或者健康自我評價,是老年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對于自評主體的健康狀況有著重要的預測和揭示作用,因此,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代表被調查對象的健康現狀。
調查中,被調查者被問到,“總的來說,您覺得您目前健康狀況如何?”,各年齡段老年人中,認為自己健康狀“很好”或“較好”的女性人數比例均低于男性,總體上老年女性比男性的健康自我評價要消極。老年女性中,回答“很好”或“較好”的人數比例不同年齡段分別是46.2%(65-69歲)、44.9%(70-74歲)、36.4%(75-79歲)和33.3%(80歲及以上);老年男性各年齡段回答健康狀況“很好”或“較好”的比例分別是54.8%(65-69歲)、50%(70-74歲)、36.7%(75-79歲)和43.8%(80歲及以上)。
以上調查結果顯示,老年女性年齡越大,健康自評結果越消極。
城鎮老年人的健康自評結果存在性別差異:除“80歲及以上”年齡段女性中28.6%的人自評“很好”或“較好”,高于男性3.6個百分點以外,其他年齡段的老年女性健康自評均比男性消極(見圖1)。
圖1 分性別、年齡的遼寧城鎮老年人健康自評結果分布情況
農村老年女性中除“65-69歲”和“75-79歲”年齡組的被調查對象健康自評程度明顯高于農村男性外(由于樣本量局限,不能確定其代表性),其他年齡組的老年女性健康自評結果都比老年男性要消極(見圖2)。
圖2 分性別遼寧農村老年人健康自評積極年齡分布情況
老年女性健康狀況也可以從慢性病患病率來考察。從調查數據看,老年女性總體的慢性病患病率為77.1%,要高于老年男性7個百分點;除65-69歲年齡組外,其他年齡段的老年女性慢性病患病比率均高于老年男性,其中,80歲及以上老年女性的慢性病患病率是93.8%,比老年男性高出18.8個百分點(見圖3)。
圖3 分性別、年齡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情況(%)
?。ǘ├夏耆嘶橐鰻顩r
調查數據顯示,無論是在城鎮,還是在農村,遼寧省老年女性有配偶的人數比例在各年齡段皆遠低于男性(見圖4);喪偶比例則皆高于男性(見圖5)。城鄉65歲以上老年人離婚、未婚的比例極低。
圖4 分城鄉、性別、年齡的老年人有配偶情況(%)
65歲以上城鄉老年女性喪偶的比例明顯高于男性。其中,75-79歲城鄉老年女性喪偶的比例分別為66.7%和71.4%,分別比同齡組男性高44和46.4個百分點;80歲以上的城鄉女性喪偶比例分別為71.4%和81.8%,分別比同齡組男性高46.4和4個百分點。
圖5 分城鄉、性別、年齡的老年人喪偶情況(%)
?。ㄈ├夏耆思彝ブС智闆r
調查數據顯示,與老年男性相比,老年女性能夠從子女那里獲得更多的經濟支持和生活照顧。首先,老年人獲得來自兒子或女兒的經濟支持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即老年女性會從子女那里獲得更多的經濟支持:老年女性中分別有72.1%和76.6%的人能夠從兒子和女兒那里獲得經濟支持,分別比老年男性高16.3和21.9個百分點;其次,與老年男性相比,老年女性能夠得到更多來自兒子或女兒的生活上的照料和關心:分別有84.4%和84.69%的老年女性能夠從兒子和女兒那里獲得生活照料支持,比老年男性分別高13.7和17.79個百分點(見表1)。這一結果的部分原因在于老年男性多數由配偶照料,所以他們獲得來自子女的支持要相對少一些。
對于兒女是否能夠“聽您說心里話”,大多數老年人的回答是“是”(人數比例超過5/6),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但是,從子女的角度分析,老年人從女兒那里獲得的精神上的關懷和支持的比例要高于兒子,這也可以理解為女兒的關心要比兒子更細膩,這一結果也顯示,子女對父母的精神支持也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見表1。
表1. 分性別老年人獲得家庭支持情況(%)
性別 |
老年男性 |
老年女性 |
||
支持來源 |
兒子 |
女兒 |
兒子 |
女兒 |
經濟支持 |
55.8 |
54.7 |
72.1 |
76.6 |
生活照料 |
70.7 |
66.9 |
84.4 |
84.69 |
精神關懷 |
86.4 |
94.2 |
84.4 |
95.6 |
?。ㄋ模├夏耆松鐣⑴c情況
調查數據顯示,遼寧城鄉老年女性分別有50%和11.3%的人在過去的一年里,曾“參加有組織的老年文娛活動、志愿者活動等”,城鄉老年男性中的相應比例分別為56.4%和9.4%。從數據可以看出,城鄉老年人參加文娛活動、志愿者活動的情況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但是,存在著顯著的城鄉差異。
調查顯示,總體上,老年男性和女性在讀書看報時間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分別有39.8%和56.3%的老年女性和老年男性會讀書看報,而老年女性讀書看報的比例要比男性低16.5個百分點。其中,城鎮老年人在讀書看報時間的分配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分別有24.8%和46%的老年男性和女性從不讀書看報,老年女性讀書看報的人數比例比男性低21.2個百分點;農村老年女性中僅有9.4%的人會讀書看報。因為,老年女性尤其是農村老年女性,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時間花費在家務勞動上,而農村老年女性還因子女外出務工而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和農業勞動,加上自身文化水平和身體條件的限制,讀書看報也就比較少。
有63.8%的老年男性和59.4%的老年女性,在一年中進行過“走親訪友或者應酬”活動,城鄉老年女性中分別有65.2%和47.2%的人有過此類行為,分別比城鄉男性低3和9.1個百分點。分別有20.7%和17.6的老年女性和男性過去一年中曾經外出旅游,性別差異不明顯,但存在城鄉差異;其中,城鄉老年女性外出旅游的人數比例分別為23.2%和5.7%,農村老年女性出游的幾率很低。
三、結論和建議
綜上,遼寧老年女性的家庭支持、社會參與及健康狀況總結如下:(1)老年女性健康自評狀況比男性消極,慢性病患病率高于老年男性。(2)老年女性喪偶比例高于老年男性。(3)在“參加老年文娛活動/志愿者活動”、“走親訪友或者應酬”和“外出旅游”等社會參與活動中,老年女性和男性之間不存在性別差異,但存在一定的城鄉差異?!白x書看報”方面,存在性別差異,老年女性讀書看報的時間顯著低于男性,因為老年女性一方面家務勞動要多于男性,看書時間要相對較少;同時,也存在老年女性身體狀況相對較差,或者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現實。(4)老年女性會獲得兒女更多的生活照料和經濟支持。因為老年女性離婚/喪偶的比例高于男性,因此更需要來自子女的幫助和支持;而老年男性多數有配偶照顧。因此,老年女性,尤其是離婚/喪偶的老年女性、農村留守老年女性,由于缺乏來自家庭的支持和照顧,她們的健康問題更需要社會和政府的關注。
為改善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的健康狀況,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1.政府和相關組織(正式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積極參與到老年人健康支持網絡的構建中來。
2.消除性別歧視,提高女性經濟社會地位。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提高女性地位,為女性提供與男性同等的就業和發展機會,提高女性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提高女性對身體健康的投入,進而改善女性整個生命周期的健康狀況,提高老年女性的健康自評。
3.加強宣傳和引導,提高老年女性社會參與程度。社會參與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調查表明,老年女性的社會參與程度明顯低于老年男性,社區和婦聯組織應積極做好老年人的組織與宣傳工作,鼓勵老年女性參與社會活動,走出家門接觸自然和社會,改善老年人的精神面貌,提高其健康水平。同時,還應加大宣傳力度,在家庭、社會等層面營造尊老敬老的道德風尚和氛圍。
4.為老年人提供家庭化的養老服務和援助機制。由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的喪偶幾率高于男性,且自身經濟社會能力比男性弱勢,對于家庭中的子女等親屬的養老依附性更強,而且子女等親屬的照顧對于老年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和相關組織(如婦聯組織)等在構建養老服務體系時,應注重家庭對老年人健康的積極作用,加強對老年人子女和親屬的宣傳和引導,提供家庭養老的居住模式,如將養老機構和居民住宅設計在一個建筑群中,養老機構提供生活照料的同時,子女可以隨時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關懷,將對老年人健康有著積極促進作用。
5.增強養老服務和健康援助機制的性別敏感。本文研究表明,女性老年人的健康自評普遍比男性消極,并且慢性病患病率要高于男性,老年女性尤其是農村老年女性有著更高的健康不良風險。因此,政府在設計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老年人健康援助機制時,應該更多地關注老年女性,尤其是農村老年女性,將她們作為目標人群,制定有針對性的扶助措施。
6.加強對老年人的健康教育。社區應充分發揮作用,通過社區老年人活動中心、老年大學等機構組織和教育老年人,建立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加強健康意識,普及健康知識;同時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積極推進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
[1] 劉頌,老年社會參與對心理健康影響探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4).
[2] 穆光宗,老年發展論——21世紀成功老齡化戰略的基本框架[J],人口研究2002 ( 6).
[3] 劉頌,積極老齡化框架下老年社會參與的難點及對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10).
[4] 易松國、鄢盛明,養老院老人與居家老人健康狀況比較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06(3).
[5]張大勇, 于占杰.家庭支持網與農村空巢家庭養老問題.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
[6]賀靜,農村獨居老人的社會支持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
[本文發表于《黨政干部學刊》2015年第12期]